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7月14日星期五,晨光才刚刚洒满厦门这座小巧而精致的城市时,“四进四信”寻足迹,“一学一做”悟真知——威尼斯娱乐城-威尼斯澳门 赴湖北随州、福建厦门等地理论宣讲暨团员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便动身前往第一个实践地,“山海花园”——厦门大学。
烈日当头,实践队一行依然兴致不减,沿着西门,踏入汉白玉的校门,便开启了一天的厦大时光。一条条石阶小路,蜿蜒无尽头,路旁红墙白瓦,古朴的楼宇妥帖安放在角落。“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走入校团委办公楼,团徽携着这行字醒目地嵌在白墙之上,应和着“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亦彰显着厦大情怀。
“同为学生干部,应该更有交流经验的空间,也更应该相互借鉴宝贵的经验”,说明来意后,厦门大学校团委热情接待了实践队一行,随即相聚而坐,就团学组织建设交换意见。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在活动的开展方式上,厦门大学重视党团重大纪念日作为团员思想教育契机的重大作用,以“建军节”,“建党节”“遵义会议召开周年纪念日”为依托,开展多层次理论教育和实地走访活动,旨在于节日氛围中重温历史,在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实践队一行也向厦大校团委详细讲述了“1+100”活动,作为拉近青少年与共青团距离的纽带,“1+100”借助新媒体,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活动,掌握青年团员思想动态,了解青年需求。针对当前青年学习理论知识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双方也各抒己见,交流看法,认为开展活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对活动的规模一定要去精确控制,“活动是动力而非名义”,不可舍本而逐末。而活动与校史校情的联系,更能加强参与者的认同感,校团委向实践队介绍了他们开展的系列活动,就活动开展经验进行探讨,收获了经验,更结下了友谊。不仅要讲好学校故事,更重要的是讲好中国故事,这正是本次实践的宗旨,讲好中国故事是每个人的责任,身为学生,身为共青团员,更应把握好身份,将中国故事带到每一个地方。
厦门大学的学生干部们给了团员教育工作开展的一种思路,横看成岭侧成峰,武大厦大学校不同,但是加强团员身份意识教育都是大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大同小异,在这里,厦大同学给武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当然,今后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乃至其他团学活动时,双方都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共同促进团建工作的发展。
行走在厦大校园中,同样感受到的是青春与活力,穿行在人群中,实践队队员向在校学生和游人发放问卷,对他们进行采访。暑热逼人,但同学们依然驻足,思付提笔认真填写我们的问卷。期间遇到为“学宪法,讲宪法”摆点的法学院同学,实践队员们也停下脚步,亲身参与到活动中。
在这期间,我们的实践队员还与思明区建设局就十八大以来区里整体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已经取得了的成果在线上展开了交流。思明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道:“思明区的城市建设在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区建设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城区建设、建筑工程安全质量和基本民生保障三个方面,以问题为导向,以民众需求为抓手,努力打造幸福思明,着力提升居住品质和城区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对厦门市思明区发展情况的了解,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区建设局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为人民带来了幸福、为城市带来了发展,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充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紧跟党走,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
一天实践过去,实践队一行走进芙蓉餐厅,吃着简单的饭菜,望着窗外陌生的霓虹,却并无身处异乡的烦忧,两校相隔千里,始终同为青年团员思想建设不懈努力,共青是责任,是骄傲,也是源源不断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