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记者:李冠星 摄影:黄佳卉)时光匆匆,支教已经进行了半个月了。在此次支教实践活动仅剩四五天的时间里,我们来到了初高中的校园。由于支教招生时报名的学生太多,小学校园容纳不了所有的孩子们。因此,初、高中的学生们在距离小学不到二百米的初中校园里上课。在初、高中校园里,我们采访了初中老师。
初一的三位老师分别是:语文老师,来自动机院13级的周欢;数学老师,来自动机院13级的周正友;以及英语老师,来自动机院14级的张晓飞。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毕业不久,虽然已经升入了初中,但仍然带着小学生的稚嫩。这给三位老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题。由于小学对英语的教学普遍不够重视,因此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作为英语老师的张晓飞就从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入手,每天早读和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并在每章节进行总结复习和测试。语文老师周欢从作文的讲解入手,教会学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同时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感受,更加大胆地表达真实的自己。数学老师周正有则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看似枯燥的数字、公式中也能给孩子们找到各种乐趣来,让大家学习更有动力,更有激情。
初二有两位老师——13级自动化的吴雨和14级能动专业的徐雅鑫。吴雨同时带语文和英语两门课。当被问及带两门课是否很累时,她表示:“其实还好啦。孩子们很懂事,很听话。而且班级氛围也很不错,活泼中也不失严肃.这全靠徐老师带的氛围好。”对此,徐雅鑫笑笑,说:“我个人对这点比较有经验,因为以前给学生讲过课。而且,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要确立个好的氛围来。这点,我觉得做的还不错,挺满意的。”在授课方面,同时带物理和数学的徐雅鑫也游刃有余。除了备课充分之外,他还善于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以及各种简单的小实验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因此,整个初二年级孩子们都对老师敬爱有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在收获着快乐。
负责初三年级教学的有三位老师: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来自动机院14级的朱冯睿;化学老师,来自动机院13级的蒋田韦;以及数学老师,来自动机院13级的牛鹏坤。三位工科男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带领初三年级的学生在这20天里探索知识,畅想人生。课堂上,语文、英语老师朱冯睿从学习方法入手,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引起学生的兴趣;化学老师蒋田韦通过向学生讲解各种实验现象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喜爱。教物理和数学的牛鹏坤,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向学生讲述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的奇闻轶事,让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在采访之后不久,初三班级将组织一场辩论赛,以此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让学生也体验一把当辩手的感觉,同时也为暑期的学习增添一点新鲜的乐趣。
当提到20天支教的感受时,除了和学生相处的点滴,几位老师感触最深的是:20天的相处,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支教队的20多个人成为了真正的兄弟姐妹,收获了最深厚最真挚的友谊;除了支教队员间的深情厚谊,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最纯朴,最简单的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驱散我们的犹豫,我们的忐忑不安,让我们能以最坚定的信念,完全地投入支教!
或许最初加入支教队是凭着我们的一腔热情,怀着一种期冀。然而这些都只是烧火时引火的稻草,要将支教坚持下去,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是当地村民的热情与支持,是队员间如家人般的相互关怀,是孩子们一口一个老师的呼唤,让我们有了不竭的动力,在最火热的今夏,在支教中收获一段最难忘的青春。
(编辑:王梦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