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记者:郑洵智 编辑:尹石鸣)活脱一个大男孩,这是张臻宸给人的第一印象。微胖的身材,外扬的笑容,全然不像是学究式的工科男。他声音洪亮有力,精神抖落洒脱,随意而坐,伴着寝室独有的清幽,作为年级学习部部长的张臻宸对他的工作娓娓道来。
“其实当学习部部长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这个职位是干什么的,但干了以后才觉得,这将成为大学期间最珍贵的回忆。”
“当辅导员把年级预警学生名单交到我手里时,我惊呆了。去年一批预警的学生很多已留级或是退学,今年的预警学生有增无减,假如再这样下去,他们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学院对后进学生的帮扶力度不够,对后进学生的处理又比较粗糙。”他叹了口气,“没别的,就是希望能帮他们一把。”
一句简单的“希望能帮他们一把”,却有着艰辛的内涵。如何做?怎么帮?他开始了摸爬滚打,预备在毫无先例的荆棘路面上开辟一条新路。
“当我提出要为后进学生义务补课时,连辅导员都觉得不可能推行下去。因为我提的方案环节太多,投入太大,由于没有先例,是否能有产出还是未知数。或许我觉得这是学习部部长的职责吧,虽然学院并没有要求,但我还是做了。”
带着真诚助人的信念,他开始了摸索中的前行。
“我先与预警学生逐个面谈,全年级十几个预警学生,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不同,心理状态差别很大,这是一项庞杂浩大的工作。面谈时,我努力表现得平和真诚一点,和他们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欣慰的是,大多数同学在面谈过后都表示愿意接受帮助,然而这只是计划执行的第一步。真正的难关是招募讲课的同学。没有活动分,没有奖励,由于补课都是不及格重修的科目,于我们而言,对学习没什么促进作用,而且大多已经遗忘,讲解起来也有困难。”
这是一项做得好没人表扬,做不好被人批评的工作。招募志愿者时,他屡屡碰壁,每联系五个人,至多只有一人同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被拒,他终于找到了几个常备志愿者。就这样,张臻宸和志愿者们开始了补课工作。每周六晚的七点到八点半属于他们,属于他们与后进学生间兄弟般的真诚友谊。
“补课前,我总要把相关内容细看一遍,这至少要花费和补课等量的时间。我们补课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应付考试,使他们能够重修及格。这样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其间有困难也难免有抱怨。有时候,补课同学不想讲,预警学生不愿来。但我得以身作则,无论再忙,我都认真对待,慢慢地感染了周围的人。到现在我们已经坚持九周了,虽然中途有个别学生不来的情况,但这个制度框架仍在,这是最令我满意的。”
以真诚赢取信任,以心灵感化心灵。时至今日,不少预警学生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是学习心态上的。
“有两个能动的同学,经我们补课后,学习上有了起色,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渐摆脱了前一阶段失利的阴影,可以勇敢地展望未来。”
其实,真诚助人,带给自己的亦是一种幸福。
张臻宸身上,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为了德国留学的宏伟理想,他的精力很大程度地泡在了德语学习上。寒暑假、周末,无一例外都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就是这样一个大男孩,在合唱团唱响青春,在数学建模大赛施展思维,在学生工作中砥砺前行。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辉煌总属于不懈超越自我、挑战生活的人,未来定会为之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