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编辑:孟浩)2014年7月,武汉大学“电力行业环保高新技术探秘”社会实践队相继赴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浙江省电力设计院、华能国际玉环电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实践队员们寻访武大校友,接触专业前沿,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7月上旬,实践队首先来到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造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电厂化学专业86级校友钱舟亥。钱舟亥现任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环境化学实验室主任。实践队员到达研究所时,钱主任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在研究所会议室里,钱主任同实践队员们亲切交流。开始时,实践队员们恭敬地称呼钱主任为“钱工”,钱主任说“没有必要啦!大家,都是校友嘛!”。于是钱工和队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正式的座谈。大家一起交流了包括专业历史、就业方向等在内的诸多大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谈到电厂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时,钱主任说:“其实你们不必要把目光限制于国营企业,现在自己出去干的民营科技企业也都做得很不错。我在电科院呆了20年,拿着一年几十万的工资,在杭州这种地方其实也就是可以解决基本的生活而已。而我好几个同学现在都是亿万富翁,他们就是走的民营科技企业这条路,干的都很不错。”这席话恰似醍醐灌顶,使实践队员们对钱学长的人生阅历深表佩服,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有了新的展望。
次日,实践队员们到达浙江省电力设计院,造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电厂化学专业90级校友童小凡。童小凡现为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带领大家简单参观了设计院后,童高工与实践队员们来到会议室,开始了正式的座谈。童高工主要就大学期间对自己综合素质的积累问题同实践队员们做了简短而真切的交流。童高工说:“你们在大学期间应该抓住机会去多了解一下其他专业甚至于其他院系的课程,像电气、土建,其实都和我们做的工作有很多交集。我们现在在设计院开展工作,工作的要求并不是说遇到一个问题之后就能回想起大量的专业知识,而是说在遇到大量问题时对相关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印象,都明白该去找哪些知识,去解决面对的大量问题。而这种能力正是你们局限于一个专业的学习所欠缺的,是你们最需要通过接触其他专业的知识去弥补的。”实践队员们听了童高工的这席话,反思了自己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感到备受启发。大家这才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巨大缺陷,明白了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的巨大差距。
离开杭州后,实践队员们驱车百里来到浙江省玉环县,造访了在华能玉环电厂工作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90级校友庞胜林。庞工现任华能玉环电厂化学专工,享有副总工待遇。庞胜林工程师首先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玉环电厂内电厂化学专业相关的设备和实验室,为他们讲解了海水淡化、脱硫脱硝等领域的学科动态,开阔了队员们的眼界。参观结束后,庞胜林工程师与实践队员们在培训室开始了正式的座谈。交流期间,庞工程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实践队员们介绍了武汉大学电厂化学专业自半世纪前诞生至今坎坷而光荣的发展史,提升了队员们对专业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学习这一专业的自豪感。之后,庞工程师还就校史、专业就业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等诸多方面同队员们展开对话,大家互相沟通交流,座谈气氛轻松活跃。庞工程师作为一位资深化学专工,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让大家深深为之折服,更使实践队员们认识到了自己同优秀校友存在的差距。座谈期间,庞工程师的手机多次响起,但他却始终没有离开培训室一步,足见庞工对这次同大学生的座谈的高度重视。
武汉大学“电力行业环保高新技术探秘”实践队在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探访武大校友,接触学科前沿,达到了学知识长见识的目的,增长了组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信心,为走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