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作者:任常奕凡 王康)2014年7月16日,实践的最后一天,我们也对秦山镇附近的村庄进行了最后的对核电认识程度的调查,带着问卷,带着信心,带着最后一天的不舍,带着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回忆,开始行动。
下午1点多钟,虽然太阳正正的照在我们头顶,但我们的热情并未因此而大打折扣。沿着村庄曲曲折折的小路,偶尔淌过泥泞,沿途寻找适合的村民。找到没有在辛苦忙碌的村民,我们便会先和他们聊几句家常,让他们不要对我们有戒备之心,我们希望得到最真实,最可靠的结果。
对老年人的调查是其中最困难的,因为问卷的字不是很大,他们的视力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只能一道题一道题的念给他们听,但是因为方言不通,仍然有很大部分需要用关键字去猜测他们说的什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作为核电站周围的村民,有很多想说的,我们尽力去记住他们想表达的,加以整理。
了解到秦山镇附近村庄村民对于他们这里建造核电站的想法后,我们发现他们没有得到当地政府或者核电站应该有的科普讲座,没有人来告诉他们核能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没有人告诉他们核电站周围的的辐射量微乎其微,每年仅有0.01毫西弗,比坐一次飞机的辐射量还小,正是由于科普程度的不够,他们对于核电的反对声音也比海盐县内的声音要大好多,只有做好科普工作,让大家都知道基本的核电站常识,才能真正做到核电站的高速发展,大力解决能源问题,同时让国家经济也更加有效地发展。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每个组的成员陆陆续续回到了宾馆,交流着各自的成果,也感慨着10天的暑期实践,流露出淡淡的不舍。我们知道,虽然短短的实践活动即将结束,但是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因为这次实践活动,暗下决心,努力为我国核电事业,贡献出自己无悔的青春。
伴随着晚饭的结束,我们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彻底告一段落,晚饭期间,看似毫无逻辑可言的话语,却恰恰表达的是我们实践队成员最真挚的情感。今晚过后,我们会各自踏上自己暑假的路途。一路走来,一起行动,一同努力的实践队员,将回到五湖四海,短暂的的分开不只是我们活动的结束,更是我们为了这个专业一同奋斗的开始。也许曾经万般无奈的来到这个专业,但是,一次实践,让所有人都坚定自己的决心,站在一起,为了梦想,为了希望,为了核电事业,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一起,我们同心,我们共患难。
曾经的梦,在这里实现;未来的梦,我们已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