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记者:王梦祎 摄影:黄佳卉)六年级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孩子们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可算是第一次在升学考试面前“压力山大”。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让我们一起走进六年级的教室,看看六年级两位老师是如何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
兼任语文、英语老师的付涵凝是来自法学院的14级学生。和她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她作为一名法律系学生特有的严谨与细致。在报名参加支教之前,她就通过查看支教队之前的人人宣传对支教活动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怀着体验支教,探求大学生短期支教意义的目的,她来到了支教队。来自动机院14级的翟天琪是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本着“没没有支教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一信念,并为了锻炼自己,他毅然加入了支教队伍。
六年级的学生比前面几个年级的学生相对更加成熟,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在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自觉地养成了一些或大或小的不良习惯,自我约束不够,例如垃圾随手乱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付涵凝采取了选举纪律班长、设立小组积分制等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由于支教只有短短20天,相比课本知识的讲解,两位老师更加注重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兼任语文和英语老师的付涵凝针对农村孩子英语口语基础差这一劣势,鼓励学生多说、多读英语,同时将单词讲透讲细,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数学老师翟天琪则会每天给孩子们布置思考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技巧和规律。两位老师还通过一次班会,让学生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
两位老师在上课时能够板起面孔,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教学;而在下课后,也能与学生聊天游戏,可谓“黑白分明”。虽然两位老师上课时要求严格,但学生们仍然很喜爱两位老师:早晨摘来的几朵带着露水的向日葵,一朵盛开的月季花,还有作文里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赞美,他们一直在用小小的感动表达着对老师的爱与感恩!
20天的支教时间不算太长,但量变的积累总会带来质变,老师的细心、恒心、和耐心以及爱心,总会给孩子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改变与进步。在支教的中间点,回顾过去的10多天,有孩子带来的欢笑与感动,未来的时间,我们也将更加珍惜,以加倍的投入来充实短暂的时光!
(编辑:李冠星)